30日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30日成功增资发行H股5,239.2万股。每股配售价为23.00港元,约为上市发行价的7倍。筹集资金总额约港币12.1亿元。本次增发完成后,同仁堂科技总股本增加至64,039.2万股。 现金股息:同仁堂科技自2000年上市以来,本着持续回报股东的原则,每年均向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止,同仁堂科技已派发现金股息累计约人民币10.8亿元。 股票表现:同仁堂科技自2000年上市以来股票表现良好,始终受到投资者的追捧,金融危机后,更是凭借良好的业绩,股价率先实现上涨。于2014年2月11日达到88.52港元的历史最高收盘价(复权后),约为上市发行价的27倍,而恒生指数同期涨幅约1.5倍。
06月
科技公司全面启动了"‘国药同仁堂·助力中国梦;立足本岗位·圆梦同仁堂’——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健康伴你行’大型系列活动"。活动中科技发展集团携手中国中药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邀请多位中医药界权威人士,以"传承中医药·健康伴你行"为主题,开展了"中医药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成功在石家庄和广州举办了两次高端论坛活动。
07日
同仁堂科技分拆附属公司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国药)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其股票代码为8138。本次配售及超额配售股份共计23,000万股,每股面值港币0.5元,每股发售价为3.04港元,筹集资金总额约港币7.0亿元。本次发行完成后,同仁堂国药总股本增加至83,000万股,其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为28,146万股(持股比例由46.91%降至33.91%),同仁堂科技为31,854万股(持股比例由53.09%降至38.38%),公众股为23,000万股(27.71%)。同仁堂国药上市后将持续提升同仁堂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 当日,同仁堂国药以4.70港元开市,其后创出7.19港元的全日最高价,较发售价每股3.04港元上升1.37倍;报收6.53港元,较发售价大幅高出1.15倍,全日总成交高达6.77港元。
04月
科技发展集团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和第五届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
21日
科技发展集团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
03月
科技发展集团被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授予2012年度中成药行业出口五强称号。
02月
中医门诊部成功转型为北京同仁堂第二中医医院,并升级为一级医院。经济效益也由创业初期的年销售210万元发展到2013年底药店、医院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955亿元,完成净利润619万元。各项经济指标每年均以30%的速度递增。门诊量也从成立之初的日平均70人次发展到1000人次。
同年
科技公司为适应"集团化"发展需要,强化企业管理,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对公司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补充和完善,现已颁布实施了14类51个管理制度,进一步夯实了企业发展基础。
同年
科技公司固定资产原值93401万,净值48545万,共有设备5591台套,生产流水线共有22条。
同年
截止到2013年末,科技公司资产总额51.48亿元、固定资产净值4.8亿元、净资产40亿元,销售收入29.1亿元,利润总额5.95亿元,工业总产值20.8亿元,出口创汇135万美元。
同年
科技公司各重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销售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23%;净 利 润3.4亿元,同比增长2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23%;工业总产量1270万公斤。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经营质量和资产质量。
同年
大兴工业园区和亳州中药材前处理及物流两大工程建设项目,按照公司总体安排正在稳步推进。
同年
科技发展集团已初步形成六家工业二层单位,即:刘家窑分厂(蜜丸、软胶囊、小丸)、亦庄分厂(片剂、颗粒剂、丸剂、硬胶囊)、通州分厂(提取、片剂、保健品)、大兴前处理分厂(粉碎、提取)、物流配送、沙河库(原料仓储)、三个营销公司、12家子公司,即:通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南三环中路药店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世纪广告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唐山)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延边中药材基地有限公司、安徽中药材有限公司、浙江中药材有限公司、河北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南阳山茱萸有限公司、兴安盟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的二级企业集团。
同年
科技公司职工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06184元。
同年
科技发展集团职工队伍素质和整体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截至到2013年底,共有职工2025人,职工中生产人员1206人,销售人员262人,管理人员557人。按学历划分,博士生4人,硕士研究生49人,其中原学历31人;本科生547人,其中原学历391人,专科生402人,其中原学历282人,中专生285人,高中生371人,初中及以下367人。按专业技术职称划分,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119人,初级职称198人。
同年
金字塔人才队伍取得成效。科技公司已建成具有同仁堂专家6名,优秀中青年人才38名,首席技师4名,首席职工113名,优秀店堂经理1名,原学历本科以上大学生426名的金字塔人才队伍结构。
同年
科技发展集团通州分厂提取车间,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级青年文明号。
同年
薛连贵荣获首都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并获北京市道德模范提名奖。
同年
内控体系建设显成效。几年来,同仁堂科技公司根据《企业管治常规守则》、《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香港联 交所、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等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并依据医药行业质量体系GSP、GMP、IOS9001监管要求,落实完成了内控体系的建设工作。通过对公司实施"横到边,纵到底"的内控诊断,对内部控制管理现状进行评估,依据诊断结果,提出整改方案,并逐步实施内控制度的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以及公司重要业务流程管控的优化。几年来,通过内控体系建设科技公司完善了生产管理、内审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与工程管理等多个体系,建设了一支内控人员队伍。形成了融合GSP、GMP、ISO9001以及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四个管理要求的审计融合框架。形成了由基层内审人员、审计部和总审计师分别负责的三道风险监督防火墙的内审体系。
同年
通科公司顺利通过QS认证。QS是"质量安全"的英文缩写,是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的标志。通过QS认证,它标志着通科公司顺利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的许可证。
同年
根据市国资委党委和同仁堂集团公司党委的总体部署,科技发展集团党委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在党内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了领导班子集体和个人的"四风"表现,制定了整改措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同年
麦尔海公司加快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开发了48款新产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892万元,同比增长35%。药妆销售突破亿元大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011万元(含税),同比增长61%,完成净利润1012万元,同比增长40.8%,并且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同年
公司以实现"1512工程"为目标,通过完善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优化销售管理系统、升级设备管理系统、建立质量追溯管理系统以及推广电子监管系统和防伪系统等,逐步搭建起具备现代化、专业化、系统化水平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架构。此外,公司以实现集中管控,分级管理为宗旨,有序推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升级。企业协同办公管理系统正式运行,进一步规范了审批流程与权限,提升了行政办公效率。 4月9日 北京同仁堂官方微信正式开通。 11月21日 北京同仁堂官方微信认证成功。 12月24日 同仁堂麦尔海旗舰店正式入驻央视商城,正式跨入电商发展时代。
同年
新版GSP和GMP认证全部顺利通过。科技公司作为北京市第一批参加新版GSP认证的企业,顺利通过了现场检查认证。刘家窑分厂平谷车间丸剂生产线、亦庄分厂原料药生产线,顺利通过了新版GMP认证。
同年
科技公司"分厂制"建设工作成果显著。刘家窑分厂、亦庄分厂、通州分厂、前处理生产管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沙河库六家工业单位"分厂制"运行良好,组织架构基本理顺,管理流程逐步优化,工业总产量创出新高,达到1270万公斤。
同年
科技公司十大名药分别是: 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金匮肾气丸、感冒清热颗粒、阿胶、京制牛黄解毒片、西黄丸、知柏地黄丸、牛黄解毒片、复方丹参片 十大明星产品分别是: 加味消遥丸、生脉饮、牛黄降压丸、愈风宁心片、杞菊地黄丸、舒肝和胃丸、壮腰健肾丸、气管炎丸、小儿清肺止咳片、利咽灵
同年
西黄丸的销售量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公司又一王牌品种。科技公司销售过亿品种达到8个,分别是:浓缩六味地黄丸、阿胶系列、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感冒清热颗粒、金匮肾气丸、牛黄解毒片、西黄丸
同年
截止到年末,科技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263家"阿胶坊"。2013年,阿胶系列食品实现销售3100万元,同比增长了19%。
21日
科技公司党委完善党的基层组织,搭建了六个党总支、五个直属党支部的组织架构。 六个党总支:刘家窑分厂党总支、亦庄分厂党总支、物流配送中心党总支、经营党总支、机关党总支、业务党总支。 五个直属党支部:通州分厂党支部、沙河库党支部、前处理生产管理中心党支部、原料采购分公司党支部、胶剂项目党支部。
09日
科技公司制药厂顺利通过"北京市节水型企业"验收。
26日
北京同仁堂(唐山)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启动仪式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玉泰工业园区隆重举行,它标志着同仁堂"十二五"阿胶项目正式投产。北京市药监局、河北省药监局领导,唐山市市政府领导及玉田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分别发表讲话。
24日
科技公司申报的"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检测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感冒的制剂的检测方法,提高了药品质量的可控性,有利于工业化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专利号:ZL201010034410.X。
10月
科技公司《中华老字号"品牌、产品、市场"三位一体发展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成果获得第二十七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比一等奖
05日
科技公司申报的"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剂的检测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本发明公开了对苦参中苦参碱的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提高了产品稳定性,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质量控制。专利号:ZL201010034409.7。
15日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正式完成各项工商注册手续,取得《企业集团登记证》。 注册成立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以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母公司,以北京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通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同仁堂南三环中路药店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河北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南阳山茱萸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浙江中药材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延边中药材基地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安徽中药材有限公司等九家控股子公司为紧密层单位;以北京同仁堂(唐山)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和北京同仁堂(亳州)中药材物流有限公司两个参股子公司为半紧密层单位。 科技发展集团的成立,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为各二层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平台,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06日
科技公司申报的"治疗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910171787.7。
25日
科技公司与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一种药物组合物的质量检测控制体系" 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本发明解决了中药生产过程缺乏在线质量监控方法和手段,中药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均一性差,影响中药国际化、现代化的主要瓶颈问题。专利号:ZL201010512474.6。
23日
北京同仁堂(亳州)产业园第一期工程——科技发展集团中药材前处理及物流项目正式在安徽省亳州市举行开工仪式。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出席开工仪式。中共亳州市委书记方春明、市长沈强等主要领导及当地主要部门负责人到场祝贺。科技发展集团总经理王煜炜、党委书记白建及总经理助理李大明出席了开工仪式。 亳州产业园占地104.2亩,总建筑面积近90000平米,建成后将成为汇集中药饮片生产、加工及批发零售、原料中药材净加工、质量控制、仓储、中转及配送、以及中成药零售、中医医馆、文化展示等功能的现代化、国际化产业园区。
18日
科技公司申报的"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剂的检测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1010034408.2。
02月
科技公司制药厂获得"2011年度药品安全百千万工程质量管理示范企业"称号。
同年
中医门诊部获首都劳动奖状。
同年
科技发展集团领导班子荣获同仁堂集团"创新速度,创新发展,我身边的先锋"——"四好领导班子"称号。
同年
科技发展集团荣获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
同年
科技发展集团荣获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同年
科技公司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党委、董事会 关于"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战略部署,制定出科技公司"集团化"发展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公司"集团化"运作的发展定位及目标,加快实现专业化转型,推进集团化进程。 发展定位:科技公司要在"十二五"期间,创新体制机制,成为以中成药制造、销售业务板块为主导,以国际市场销售业务板块为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中药品种的食品化和保健品化、中药化妆品、中药提取物生产加工、药材种植与经营、社区中医医院、原料前处理加工等九大业务板块的大型企业集团。 工作目标:努力将科技发展集团建设成为"同仁堂"旗下,生产布局专业化、市场经营专业化、产品研发专业化、管理服务专业化和子公司发展专业化的二级企业集团。
同年
科技发展集团积极培育和发展海外销售品种群,已成功将安宫牛黄丸、六味系列等近百余个规格品种出口到加拿大、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稳步发展。实现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同比增长69%。
同年
科技公司内部刊物《起航》杂志创刊。该刊物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企业大事件,全面地展示了生产、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发展成就,也为展示员工风采、道出员工心声、宣扬优秀员工精神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同年
通科药业公司的阿胶蜂蜜膏等产品成功上市。食品类品种群又添新成员,开启了同仁堂以阿胶为衍生物的蜂产品制品的先河。
同年
麦尔海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的"中草药复方祛斑美白组合及外用制剂"发明专利。并荣获市药监局颁发的"化妆品质量管理示范单位"称号。
同年
麦尔海公司大日化类产品试产成功,产品含有牛磺酸钠表面活性剂成份,共有"发之自然"2个系列22款洗护发类产品。
同年
麦尔海公司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同年
科技公司认真落实"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思路,强化分厂职能,完善分厂组织机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了职能职责的划分与下沉工作,全面细化了分厂的职能职责,明确分厂与公司管理部室之间的职能划分,明确财务审批事权划分,明确新职能职责体系下的工作流程,稳步推进了企业集团化进程。
同年
2012年科技公司推行财务电算化。实现了NC财务系统总账、报表、固定资产、现金管理等模块上线试运行,实现了科技发展集团范围内本部、二级单位、控股子公司等所有单位全面覆盖,明确操作权限审批流程,做到了登陆不限时空、数据安全、运行高效、模块间数据共享,报表自动生成、线上报送。 2013完成了预算、报销管理、成本、库存模块上线。2014预算、报销管理模块和成本、库存模块的上线运行,实现了报销系统审批,预算系统控制,提高了成本核算管理分析水平和存货管理水平,强化了公司财务管控体系。
同年
2012年荣获5项专利成果
同年
顺利通过国资委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京都事务所内控审计、普华审计、京都年度预审四大审计工作。
同年
亦庄分厂片剂、散剂、硬胶囊剂,刘家窑分厂液体制剂、滴丸剂及通州分厂饮片等11个剂型、14条生产线,顺利通过新版GMP认证,并成为北京市本年度内通过剂型、生产线最多的企业,也是丰台区第一家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
同年
金匮肾气丸(水蜜丸)单剂型销售突破亿元,成为公司又一主导产品
同年
科技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销售收入24.26亿元,同比增长28.7%;实现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4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29%;出口创汇1037万美元,同比增长75%。工业总产量1230万公斤,同比增长2.6%;工业总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8%。科技公司资产总额已达31593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39321万元,净资产222425万元。资产质量和经营质量进一步提高。
06日
承担科技公司蜜大丸、浓缩丸、液体制剂生产的刘家窑生产基地,承担科技公司颗粒剂、片剂、蜜小丸剂生产的亦庄生产基地和承担着提取工序、胶剂和素片剂型生产的通州生产基地,成功转型为科技公司刘家窑分厂、亦庄分厂、通州分厂。刘家窑分厂、亦庄分厂、通州分厂是科技公司生产供应体系的主力军。三个分厂的成立,是科技公司从扁平化管理模式,迈向"集团化"运作的第一步、重要一步,是组建"科技集团"的关键步骤,也标志着科技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是科技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09月
科技公司《专项工作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及 《新医改背景下中药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项成果分获第二十六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08月
根据同仁堂集团《物料商品采购和加盟店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方案的要求》,科技公司重点开展了"原料、辅料和包材质量整顿及产成品一次合格率"专项工作。公司对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及包材等商品的采购、验收、仓储及供应商资质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自查。找出了管理薄弱点,制订了详细的整改措施,并以折子工程的形式进行分解落实,并对重点供应商进行了现场质量审计。通过这项工作,切实提高了公司相关物料的采购质量,并有效地强化了供应商管理。
15日
科技公司与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一种安装近红外在线检测系统的大孔树脂柱"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1020568372.1。
20日
同仁堂科技以红股方式发行股份,每持有一股股份可获得2股红股。本次红股发行完成后,同仁堂科技总股本增加至58,800万股。
11日
科技公司与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一种安装近红外在线检测系统的多功能提取罐"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1020568354.3。
05月
科技公司的产品安宫牛黄丸通过了越南药品五年期注册。
02月
科技公司产品"复方益母草膏"获第十一批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证书。
14日
科技公司的安神健脑液、感冒清热颗粒、生脉饮、板蓝根颗粒等7个品种通过以色列洁食认证。
02日
科技公司荣获北京市国家、地方税务局"纳税信用A级企业"荣誉。
同年
陈锴荣获"2011年全国能源化学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同年
科技公司总经理王煜炜连续两届担任丰台区人大代表。第十四届(2006-2011)、第十五届(2011-2016)
同年
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郭桂琴当选丰台区第九届政协委员。
同年
科技公司于2009年开始进行小丸一次成型试验,经过两年的努力,于2011年试产成功并正式投入生产。小丸一次成型改造的成功,优化了工艺路线,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生产环境,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升了中成药生产机械化水平。
同年
科技公司顺利通过澳大利亚2009版TGA认证复验。
同年
公司投资300多万元,改造了食堂、职工浴室,整洁宽敞的就餐环境,丰富可口的饭菜,服务着职工群众。同年,又改造了职工之家,配备了健身器材,并成立了乒羽协会和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等群众组织,大大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
同年
科技公司启动"工业对表"工作,即,现有产能与销售需求对表,找出短板,实施扩产方案。"工业对表"工作至今已经连续开展四年,它有效地保证了市场供应,促进了当年生产指标任务的完成。
同年
科技公司品种群建设取得新成效,销售过亿元品种又添新成员。2011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品种达到6个,即:浓缩六味地黄丸、阿胶系列、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感冒清热颗粒、金匮肾气丸;5000万以上的有5个。阿胶系列品种销售收入成功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亿元,同比增长80.14%;西黄丸、复方丹参片等品种的销售均大幅增加,为公司持续的品种群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同年
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历史最好水平,取得经营、生产双丰收,实现了20%的增长速度。销售收入32.17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利润 3.36亿元,同比增长25.9%;净 利 润 2.81亿元,同比增长25.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28.6%;出口创汇591万美元,同比增长20.6%。工业总产量1199.8万公斤,同比增长17%;工业总产值19.38亿元,同比增长28%。公司成功实现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年环比增长20%的骄人业绩。使公司实现了历史性的生产、经营飞跃性突破。
同年
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建立药品全品种的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公众用药安全。凡生产基本药物品种的中标企业,应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监管码是每件产品的唯一的标识,且每件产品的监管码唯一,即"一件一码",好像商品的身份证。为落实好国家药监局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实施电子监管工作要求,科技公司27条生产包装线完成电子监管生产改造工作。
11月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获授权的发明专利"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变更专利权人获得批准,专利号:ZL200610065043.3,专利权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3日
北京同仁堂(唐山)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2000.0万元,由北京同仁堂国药(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唐山佳亿包装工业有限公司和亳州市京谯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唐山佳亿包装工业有限公司持股20%,亳州市京谯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持股6%,北京同仁堂国药(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控股68%。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生产胶剂系列产品,预计年可生产阿胶80万公斤。
08月
六味地黄丸荣获由中国药品品牌委员会颁发的"健康中国2010中国药品品牌榜"上榜品牌称号。
08月
科技公司成功研制开发了阿胶短肽营养液,该产品具有降糖调脂的功效,与其他复方阿胶产品相比优势非常明显,是传统国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它标志着科技公司的阿胶创新研究获得了初步成功。该产品已于2013年完成食品备案,相关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受理号为201310035428.5。
09日
同仁堂科技正式由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转至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1666。
02日
经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评审,科技公司荣获"20年20星"医药质量管理企业明星称号。
同年
企业规模做大,科技公司制药厂固定资产原值74343万,净值38756万,生产流水线16条,共有设备5091台套。
同年
通州生产管理基地杨洁当选北京市劳动模范。
同年
按照北京市整体规划, 物流配送中心所在地区大兴瑞和被列入拆迁范围。物流配送中心在保证药品正常出入库的前提下,历时三个多月将大兴瑞和的仓储配送分别转移至嘉和嘉事和刘家窑楼仓,各项仓储配送工作运行良好。
同年
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256.5万元(含税),实现净利润514.1万元,从2006年到2010年,麦尔海公司在化妆品项目中累积销售额超过一亿元,首次实现年度分红。
同年
南三环中路药店及中医门诊部出色地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整体销售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4亿元,其中药店共实现销售4885万元(不含税),同比增长52%,实现利润209万元(税前),同比增长111%;门诊部实现销售6545万元,同比增长60%,实现利润147万元(税前),同比增长63%。
同年
国药公司在香港中环开办了独资大型旗舰店,并与香港地铁公司首度合作在葵芳地铁站内开设门市,此外还扩展了北美市场,在加拿大东部大型华人聚集城市多伦多开办旗舰店,使加拿大市场形成东西呼应的良好局面。
同年
国药公司四个阿胶系列口嚼片、海洋胶原蛋白肽片和超细珍珠粉等产品陆续在香港上市销售,市场反映良好。
同年
干部队伍建设有较大突破。公司党委选拔出了 96名年轻后备干部,进一步充实了管理团队,并择优选派了15名有较大培养潜质和发展后劲的年轻后备干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
同年
工业生产取得骄人成绩。公司工业生产总量首次突破千万公斤,达1028万公斤;产值也首次突破15亿元大关,达到15.2亿元。
同年
阿胶系列品种的销售实现翻番,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全年阿胶系列品种实现销售收入7800万元,同比增长101%。
同年
经营部门品种群建设有重大突破。科技公司销售过亿的品种有4个:浓缩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感冒清热颗粒,销售超过千万的品种有20个,销售500万到1000万的品种有21个。
同年
科技公司资产质量、经营质量持续提高,成功实现了销售收入、净利润指标双丰收,圆满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工作任务。科技公司资产总额21661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38755.6万元,净资产174042.7万元,销售收入153047万元,实现利润26489万元,实现利税41955.6万元,工业总产值152486万元,出口创汇490.41万美元。
同年
科技公司开展了网络化制造项目的建设。围绕自身供应链体系,建立基于各业务子系统的网络化制造数据交互平台,最终将实现各业务系统与网络制造数据交互平台的对接,使各子系统间实时通过平台进行业务信息交互,协同业务,互通有无。自2003年起,科技公司以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为核心,计划打造一条从计划、采购、生产、存储、配送、销售直至最终用户的大物流体系,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及时交换和生产全过程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同年
按照市委、市国资委和集团党委的统一部署,公司党委开展了以"规划聚人心,支部做堡垒,党员争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党委组织全体党员以"登狼牙山,走英雄路,争创‘四强四优’"为主题的红色之旅大讨论活动。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党员受到了教育,增强了党性观念,有力的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
同年
刘家窑分厂自2009年,开始实施蜜丸吊腊工序自动化控制项目。通过引进蘸腊机、自动扣壳机,实施全自动蘸蜡机升级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吊腊工序手工操作的现状,实现了蜜丸生产从扣壳、蘸蜡到产品产出的自动化生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大大产品降低了制造成本。
同年
新购大兴区医药产业园土地430亩。
同年
制定科技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了以"两保、四强、五优"为目标,建立以中成药生产销售为根本和重点,中成药品种的食品化和保健食品化为延伸,形成涵盖中药化妆品、药材种植经营,以及零售终端和中医诊所等领域的产业链的目标纲要。两保:以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质量为重点,确保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年环比增长10%。四强:强化市场营销体系,强化生产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质量,确保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年环比增长10%。五优:资产优良、配置优化、质量优异、服务优质、业绩优秀。
12月
经中国质量协会第八届六次常务理事会会议推选及评审,科技公司荣获"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周年优秀企业"荣誉称号。
11月
科技公司顺利通过了复方阿胶颗粒的QS认证,全年实现了销售收入3400万元,阿胶系列产品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0月
举办西黄丸学术研讨会。通过中华中医药杂志社的积极组织和协作,科技公司开展了西黄丸临床应用再研究和征文活动。此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论文120篇,收集既往研究文献64篇,出版了《西黄丸临床研究论文集》。中华中医药杂志社组织有关专家对上述论文进行了公正、客观的评审,共甄选出16篇获奖论文。
09月
科技公司被北京市质量协会、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北京质量管理贡献奖——优秀企业。
08月
科技公司产品六味地黄丸等43个品种荣获北京市第五批及第六批自主创新产品证书。
同年
截止到2009年末,科技公司金字塔人才队伍已成规模,其中:同仁堂专家4人、中青年人才26人、首席职工76人、优秀店堂经理1人、原学历大学生多少99人。
同年
北京通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收购牛堡屯药材加工厂所持通科药业公司28%的股权。截止到2009年末通科药业公司实有资本为7500万元,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出资7125万元,持股比例95%,北京市通州牛堡屯药材加工厂出资375万元,持股比例5%。
同年
科技公司亦庄基地李静卉被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称号。
同年
科技公司总经理王煜炜被北京质量协会、北京总工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北京质量管理贡献奖——卓越领导者奖
同年
科技公司通州基地唐学勤荣获北京市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同年
同仁堂六味地黄丸荣获由中国药店杂志社颁发的2009年度"店员推荐率最高品牌"。
同年
2009年科技公司推行建立二级财务核算体系。以刘家窑、亦庄、通州三个分厂为单位,成立财务办公室,进行财务派出,实行材料核算下沉。2012年建立资金账户,实行固定资产核算下沉、前处理细料下沉,确立二级财务核算体系。2013年底前处理生产管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沙河库实施固定资产核算下沉,建立资金账户,,进行财务独立核算。至此,科技公司六家二级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全部完成。
同年
科技公司工业生产总量创新高,年产总量9534吨,同比增长11%。其中,蜜丸年产约4 亿丸、片剂年产约30 亿片、合剂(口服液)年产约6400万支,提取清膏总产量达到130.5万公斤,前处理总量达到1106万公斤,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同年
面对突发的甲型H1N1疫情,科技公司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集团公司相关部署,按照公司疫情防控预案,合理调度生产安排,密切关注库存储备,各生产基地通力配合,全力保障了疫情用药的市场供应,共生产板蓝根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疫情用药2008.55万盒。
同年
3月至8月,科技公司党委根据同仁堂集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统一部署,紧密围绕"贯彻‘32字’工作方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主题,在党员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总结了经验,查找了不足,理清了发展思路,更促使了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观点更加明确。
同年
摸清家底,盘活资产,消化不良资产4700万元,公司资产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同年
在经历了2007、2008年两年的指标调整后,2009年科技公司克服成本上涨、市场竞争严峻的不利局面,实现了销售收入、利润双增十。实现利润22550万元,同比增长15%;销售收入132512万元,同比增长10.8%;净 利 润1.897亿元,同比增长13.8%。
同年
科技公司"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获得了北京市科委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同年
2009年科技公司针对公司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参照六西格玛等先进的团队管理方法,探索试行企业专项工作管理模式。目的在于发挥"以专项带动全面,以专项破解难题"的优势。2009年公司设立了投入产出比、提高一次合格品率、生产订单制、生产周期控制、加强实物存货管理、降"五高"工作、建立二级核算体系、奖金二级分配等八个专项工作。2010年设立了十项,即:胶剂系列产品发展;新建物流中心(前处理)工程;子公司建设;信息化建设;工时定额摸底及修订;新医改政策研究及应对;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食品、保健食品研发及生产研究;经营体系改革;抓基础、促培训。经过几年的摸索,已经成为公司落实各项重点工作的有效手段,通过专题攻关,实现了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公司各层级执行力和管理效率。时至今日,专项工作模式仍在沿用,并根据各年工作重点的不同及时调整,已成为科技公司管理的一大特色模式。
12月
由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联合申报的"中药中有害残留物检测方法与应用研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贰等奖。荣誉证书号:2007中-2-002
12月
科技公司于2008年开始实施清洁生产工作,同年12月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2009年—2013年期间,公司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共实施无低费项目56项,节约电能约为27.9万度,节约水量约为9.85万吨,节约天然气量约为2.77万立方米,节约燃油量约为5900升,节约资金量约为360.25万元。
11月
科技公司在科技部"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地方科技示范工程中,荣获北京市制造业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集成(甩帐表)示范企业称号。
09月
科技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荣获北京市第二十三届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09月
科技公司开展了"抗感·联动"活动,即在维护同仁堂品牌的前提下,以扩大感冒类、补益类产品销售为核心,抓实"增长点"为目标,通盘考虑08年四季度和09年一季度工作,开展销售、工业、部室全员参与的"抗感·联动"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为保证08年任务的完成、保证09年增长点及开门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后,公司连续三年开展了"抗感·联动"活动。活动的开展及内容的不断创新,保证了公司各年度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持续两位数增长。
04月
朱江伟、邹本诚荣获2007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04月
成立品牌管理部,强化对同仁堂无形资产的管理,全力维护同仁堂品牌形象。
03月
为满足穆斯林消费者的需求,科技公司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申请进行部分产品的清真哈拉认证。3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派审核小组对科技公司生产的中成药系列产品(共18个品种)进行了生产实地考察,证明了其原材料不含伊斯兰教禁忌成分,生产、加工过程符合清真食品要求,穆斯林可以食用,并颁发证书。此后,陆续又有6个品种新取得了伊斯兰"哈拉证书",公司获得此项证书的产品总数达到了24个。清真哈拉认证的通过不仅为科技公司开拓穆斯林消费者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同年
李宏伟、秦超荣获"北京市知识型先进个人"称号
同年
科技公司王悦、张锋两位同志荣获"北京市奥运立功标兵"称号。
同年
科技公司经营销售分公司荣获"奥运立功工人先锋号"称号。
同年
科技公司被北京市科学家技术委员会评为北京市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经营管理集成应用示范企业。
同年
科技公司物流配送中心邹本诚同志荣获2008年首都劳动奖章。
同年
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运行质量大幅提高,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680万元,实现利润153万元,同比各增长45%和102%。
同年
王彦荣荣获2007-2008年度全国能源化学系统优秀工会干部
同年
创新营销模式,实行"双指标"考核。科技公司对销售部门实行利润、销售双指标考核,即在下达销售指标的同时,根据各销售分公司经营品种,分别下达内部利润指标。围绕"双指标",各销售公司紧紧抓住"四个关注",即:关注现金流,关注经营性退货,关注应收账款,关注价格表现。通过"双指标"考核的实行,显示出各销售公司在提高产品销售的同时,合理安排营销费用,逐步实现了提高销售质量,控制应收账款、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产品获利能力的目的。
同年
科技公司提出了"以利润为中心,以品种为主线"的经营战略,并以推动主营产品六味地黄丸系列销售上量为抓手,通过强势宣传六味家族的新工艺、新剂型、新包装规格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在全国各地有的放矢地开展了"新六味新起点"主题营销活动,使之作为贯穿全年各项工作的一条主线和经济增长点。活动促使三个销售分公司的各主导品种均实现销售同比增长,增长幅度为12%-190%。
23日
同仁堂科技增资发行1,452万股H股,每股配售价为18.38港元,约为上市发行价的6倍。筹集资金总额约港币2.7亿元。本次增发完成后,同仁堂科技总股本增加至19,600万股。
03月
科技公司市场营销分公司成立。其经营主旨就是培育、强化终端网络的策略,尝试性建立新型终端营销模式。销售人员全部采用市场化人员派遣机制。
24日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共同申报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410004449.1。
同年
科技公司信息中心被北京市团市委评为"北京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同年
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被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2007信息北京十大应用创新成果"应用典范奖。
同年
科技公司荣获"长风杯信息北京十大应用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信息化应用典范奖。
同年
同仁堂感冒清热颗粒、同仁堂六味地黄丸、同仁堂牛黄解毒片获得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2007年北京名牌产品"
27日
科技公司提取、颗粒剂、丸剂以及片剂生产线取得了日本厚生省颁发的《外国制造业者认定证书》。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医药经济体,厚生省审计是日本方最高权威机构认证。此次认证的通过为科技公司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奠定了基石,同时也对提升品牌形象、推进国际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2月
科技发展公司总工程师解素花连续担任三届丰台区政协委员。第六届(1999-2003)、第七届(2003-2006)、第八届(2006-2011)。
10月
科技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王煜炜当选丰台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09月
科技公司完成了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修订换版工作,新增了《中药材物流控制程序》、《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药品入库配送控制程序》、《产品防护控制程序》4个控制程序,将《程序文件》增加到30个,实现了ISO9001体系文件与GMP、GSP规范的有效整合。
03月
同仁堂科技公司开展"降五高"工作,五高:销售高成本、采购高成本、制造高成本、质量高成本和人工高成本。当年实现同比降低原料采购、包装辅料采购、产品运输及制造成本约3000万元。此后历年"降五高"一直是科技公司专项工作中的重点,科技公司以控制和降低成本,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同年
刘家窑基地液体制剂车间杨爱华、经营分公司赵红军荣获2005年度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杨爱华并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冯辉、朱树民荣获2006年度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同年
物流配送中心职工樊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同年
同仁堂集团开展集资售房,科技公司共有64名职工参与集资售房,售房74套。这次售房后,使部分职工住房困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同年
创新营销模式,坚持现款销售。科技公司"以利润为中心,以现金流为重点"采取销一回一,先款后货的经营方式。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监管监控;坚持了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审查、评价和考核;坚持了内部营销活动用款的审批报备制度;坚持了谁做的业务谁负责,有经营就要有效益的原则。确保经营运行质量。
12月
假药充斥市场对公司销售冲击很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难以统计,公司成立了售后服务监察部。集中开展打击假药的工作,净化市场、稳定价格、维护同仁堂品牌形象。
09月
同仁堂通科药业公司原料提取项目竣工,2005年10月试生产,2006年3月投入使用。在刘家窑厂区的提取车间全部迁入通科药业公司,提取能力在当时属于国家领先。
07月
科技公司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部署,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目标,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查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07月
同仁堂研究院(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2000万、集团投资1000万、科技公司投资1000万、中研院投资200万。总建筑面积16000平米,该项目于2006年8月竣工,2006年12月投入使用。是集生产、科研、质量控制、实验、GLP动物饲养、办公、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院是当时全国四大中药科研研究基地之一,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平台,也为同仁堂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04月
六味地黄丸荣获关心百姓安全用药活动组委会颁发的2004年度"百姓放心药"品牌。
09日
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共同申报的"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中药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01104241.9。
02日
创新营销模式,启动配销分中心。科技公司根据当时各区域销售发展趋势,在销售网络原有工作站的基础上,启动了广东、福建、四川、安徽、山东等地建立6个配销分中心工作。配销分中心作为公司物流配送的区域性延伸,使得品种经营率有了很大提高,使公司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分中心的全面情况,为营销工作的整体布局提供了基础数据。2007年底,公司调整经营战略,撤销配销分中心
02日
在2004年成立亦庄生产管理基地、平谷生产管理基地、通州生产管理基地的基础上,2005年组建了刘家窑生产管理基地和大兴前处理管理基地。至此,科技公司构建了以五大生产基地(亦庄、刘家窑、通州、大兴、平谷)、一个质量检测中心、一个物流配送中心为中心的"511"生产指挥体系。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资产总额139,127.93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1224万元,净资产98630万元,销售收入114,721.48万元,实现利润25,089.67万元,实现利税38,348.61 万元,工业总产值111,710.79万元。
同年
科技公司固定资产原值55784.3万万,净值41224.05万,共有设备4708台套,生产流水线10条。
同年
刘家窑基地液体制剂车间朱江伟同志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同年
创新营销模式,出台客户综合评价体系。针对"返利"这种营销工具在销售工作出现的弊端,科技公司出台了客户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体系来对市场流通环节的经营业绩和经营质量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而促进市场保持相对有序的竞争环境,引导和促进经销商真正从自身的经营过程中获利,规范部分经销商的市场行为。
同年
建立科技公司"金字塔"人才队伍,科技公司有同仁堂专家4人,中青年人才10人,首席职工26人,原学历本科以上大学生93人。
同年
建立科技公司"金字塔"人才队伍,科技公司有同仁堂专家4人,中青年人才10人,首席职工26人,原学历本科以上大学生93人。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被北京市国家税务局评为"纳税信用A级企业"。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荣获中国质量协会颁发的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2002年-2004年三年)。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网络化制造示范工程"课题成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
同年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被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评为"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
同年
科技公司以开源节流为目的,深挖闲置人员资源,先后安置近70名各部门调整下来的富余职工,到刘家窑生产基地新成立的包装车间,落实了董事会"职工转岗不下岗"的承诺,实现了企业富余人员转岗再就业。
12月
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邀请,埃塞俄比亚议会联邦院议长穆拉阁一行来京访问,贾庆林主席陪同埃塞俄比亚贵宾到科技公司亦庄生产基地进行参观考察。
11月
科技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科技公司于2003年8月开始启动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历时15个月。该项目占地面积74亩,建筑面积20000平米,高度24米,13条巷道,25584个货位,每小时出入400个货位,每个货位荷载1000公斤。投资总额8400万元,科技公司投资3163万、土地方投资5237万元。物流配送中心立体库的投入运营,打破了传统的搬运存储方式,节约了人力成本,降低了货物的破损率;WMS(仓库管理)系统和WCS(设备监控)系统与科技公司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联网进行信息传递,能够不受地域限制在网上办理各种票据手续、随时调用各种库存信息,并对主要设备输送机和堆垛机的运行状态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自动化程度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在医药行业规模最大,在物流行业名列前茅。
10月
北京同仁堂安徽中药材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400万元,由同仁堂科技公司与亳州市京皖中药饮片厂合资组建,同仁堂科技公司控股51%。公司种植品种:牡丹皮,种植规模4400亩。
09月
科技公司四个种植基地顺利通过GAP现场检查。GAP又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它是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实施的GMP重要配套工程,是确保中药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中药材GAP的目的是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从源头上控制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药品及保健食品的质量并和国际接轨,以达到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科技公司的浙江山茱萸基地、河北荆芥和板蓝根基地、河南南阳山茱萸基地、湖北茯苓基地共4个种植基地5个品种顺利通过GAP现场检查。
09月
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无糖型)被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北京名牌产品"。
08日
科技公司与中国中医药学会联合召开六味地黄丸学术研讨暨论文颁奖会。
06月
针对企业人员短缺的实际问题,科技公司与北京亦庄国际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劳务协议,在亦庄基地食堂及卫生等后勤服务岗位率先试行劳务派遣用人机制,既解决企业人员短缺的问题,又对用工形式多元化进行了探索。2004年实行劳务派遣的有27人。 2007年成立市场营销分公司。从管理层到营销人员全部实行劳务派遣制。当年该公司使用劳务派遣人员61人。 2008年随着《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公司分期分批对经营部门自行招聘的人员实行了劳务派遣,并制定了《经营部门劳务用工管理办法》,规范了人力资源管理。
08日
科技公司首次通过GSP认证审核。GSP是保证药品流通中的质量,又称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指在药品流通过程中用以保证药品符合质量标准而制定的针对药品计划、采购、购进、验收、储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管理制度。科技公司通过了GSP认证,标志着科技公司经营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02月
北京同仁堂南三环中路药店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同仁堂科技公司控股90%。公司主营业务零售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 1999年,原同仁堂中药二厂医务室改制成为综合门诊部,面向社会,服务社区。2001年,加入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2003年成功转型,变更为中医门诊部。2004年,成立同仁堂南三环中路药店有限公司,同年顺利通过GSP认证。同仁堂中医门诊部和南三环中路药店有限公司的成立,解决了赵公口、木樨园周边地区普通百姓的求医问药问题,方便了群众,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02月
组建科技公司平谷生产管理基地,平谷峪口丸剂车间扩产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缓解了市场对六味地黄丸等水丸、水蜜丸品种需求压力,使丸剂品种的生产能力提升了三倍。
08日
科技公司取得四类新药1个:二母宁嗽口服液。该产品是二母宁嗽丸的改剂型产品,具有服用方便、疗效迅速的特点。
02日
同仁堂科技公司研发三类新药1个:百合更年安颗粒。该产品源于名中医的经验方,具有滋补肝肾,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更年期综合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资产总额125812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8111.4万元,净资产81988.4万元,销售收入99189万元,实现利润22527万元,实现利税33148万元,工业总产值112892万元。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资产总额125812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8111.4万元,净资产81988.4万元,销售收入99189万元,实现利润22527万元,实现利税33148万元,工业总产值112892万元。
同年
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度实现盈利。
同年
科技公司夯实基础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化体系建设作为公司基础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全面带动公司基础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到2005年底共修订了包括《质量、技术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在内的15册270个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由工厂制向公司制模式的转变。
同年
科技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白建当选丰台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被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评为2004年度全国用户满意企业。
同年
科技公司党委荣获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同年
科技公司外贸业务开始独立运行。面对东南亚地区政策壁垒等困难,当年实现出口创汇489万美元。
同年
科技公司以效益为平衡点,推行了全面财务预算制管理。财务预算制是用预算指标来指导年度科技公司的收支行为,最终达到公司的总体销售和利润指标。预算制的推行把过去的随机管理转向为有组织的系统管理,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
同年
按照集团董事会的工作要求,科技公司按时完成有关清理撤并小企业工作。截至年末,清理撤并小企业15个,其中撤并企业9个,分别是:储运站、供应站、鑫泰经营部、同济运输公司、同仁国药、德胜药店、同仁药品经营部、晖春药店、同济贸易公司;保留、搁置企业6个:华同服务公司、南三环药店、丰台门诊部、同仁药膳厅、天然保健品厂、安国公司。科技公司通过分流、培训转岗等多种渠道,对撤并后涉及的原各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
同年
依托品种群建设的优势,2004年科技公司成功举办贯穿全年的四大主题营销活动:"抗感行动"、"清凉怡夏"、"怡爽金秋"、"冬日阳光"。通过组合不同的品种群,引导、拉动了各地不同季节的消费。初步形成了以品种为主线,以活动为内容,以网络为支撑的销售模式。
同年
科技公司初步形成了三大主力产品-----六味类、牛解片销售过亿、感冒冲剂销售接近9千万,上千万品种14个,上百万品种26个的均衡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主导品种为龙头,以滋补健身、心脑血管、妇科用药和特色药品为支撑的品种群结构。品种群建设不仅拉动了科技公司整体经济指标的快速提升,同时也为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速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
创新营销模式,建立工作站和助销部。科技公司针对渠道不畅,产品终端滞留等问题,实施了建立各地工作站和助销部的举措,确立了经销商即是办事处的观点,即各营销区域在当地招聘充实业务人员,尝试销售人员本土化管理模式,尽快扭转那种一人跑全省,在各地无"腿"的现象,明确工作站的职责是分销,是助销专营,主要职责是帮助经销商户疏通渠道、疏通产品通路,确保科技公司产品畅通无阻到达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截止到2004年,科技公司在全国20多个省建立业务工作站42个,初步搭建成了以一级客户为配送、二级客户为分销、三级客户为终端的分工明确、地域清晰的三级立体营销网络构架。工作站的建立,既解决了科技公司销售人员少,销售上量慢的问题,也固化形成了科技公司独有的网络销售体系。
同年
亦庄工业基地二、三期工程(片剂综合楼、颗粒、蜜小丸生产线)竣工并投入使用。2004年3月西直门车间迁入,与原片胶车间合并组成新片胶车间,2005年1月水丸车间由刘家窑迁入亦庄,2005年4月颗粒车间由刘家窑迁入。至此,亦庄工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为主要剂型的现代化生产格局,亦庄分厂雏形初步建成。
24日
片剂、胶囊剂、合剂(含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搽剂、酊剂、喷雾剂、气雾剂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 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认证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GMP监督检查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是国际药品贸易和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药品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手段。GMP认证主要是按药品的生产线进行认证,每条生产线每5年重新认证一次。同仁堂科技公司共有21个剂型,38条生产线,截止到2010年全部通过了国家GMP认证。 2001年11月15-16日,丸剂、颗粒剂及前处理、提取车间通过国家GMP认证; 2002年12月24-25日,软胶囊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 2003年12月24-26日,片剂、胶囊剂、合剂(含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搽剂、酊剂、喷雾剂、气雾剂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 2004年2月25-26日,平谷峪口经济开发区新建丸剂(水丸、水蜜丸、浓缩丸)生产线及亦庄经济开发区散剂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 2004年12月牛堡屯片剂、口服液、酊剂、糖浆剂、胶剂通过GMP认证。
11月
创新营销模式,加强品种群建设。同仁堂科技公司在经营销售上实施了"加强品种群建设"重大举措,经过反复分析与比较,明确了科技公司的潜力品种和可持续发展的品种,明确了科技公司品种定位。最后确定了10个主导品种、12个竞争品种、6个潜力品种、8个新型开发品种。这既为经营销售部门指出了销售工作的主要方向,也明确了公司工业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此后公司形成主导品种稳步增长、潜力品种成倍增长、培育品种不断开拓的良好局面打下了基础。
29日
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翟鸿祥,副市长陆昊,市政府秘书长刘小晨等到同仁堂科技公司调研。王岐山一行参观了科技公司生产线,查看了产品生产,听取了企业运营情况的简要汇报。王岐山代市长要求同仁堂"术业有专攻",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指出同仁堂要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不断适应现代市场需要,在充分发掘已有品种市场潜力的同时,积极研发一批新品种,不断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新需求,增强竞争力。
15日
同仁堂科技公司获得了由北京新世纪认证公司颁发的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国家推荐标准。获得认证后,标志着同仁堂科技公司已经建立了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取得了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并分别于2006年、2009年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标准的复评认证。于2010、2011、2013年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8标准的监督审核及转版认证。2012年通过了ISO9001:2008标准的再认证。
10月
同仁堂科技公司实施了"时间直通车"的全新工作运作模式。即把2003年4季度和2004年1季度合并为半年,跨年度设计、实施、考核各项工作。这一理念的提出,强化了"一切围着市场转"的思维模式,改变了经营工作"年底踩刹车,年初忙过年"的旧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和争分夺秒的工作态度。为抢占市场、抓住商机、促进经营争取了时间。科技公司2004、2005连续两年启动了"时间直通车"工作模式。
19日
北京同仁堂通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同仁堂科技公司控股51%,通州牛堡屯药材加工厂占49%。2006年12月22日通科药业公司股东作出《关于北京同仁堂通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增资的议案》决定增加投资4000万元,其中股东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按原比例增加投资2040万元(累计投资2550万元),北京通州牛堡屯药材加工厂增加投资1960万元(累计投资2450万元),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5000万元,持股比例不变。2007年12月28日北京同仁堂通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股东会决议通过增资的决定,公司注册资本增至7500万元,追加后科技公司持股比例为67%(追加2475万元),牛堡屯药材加工厂持股比例为33%(追加25万元)。公司主要解决同仁堂科技公司半成品产能不足的问题,保证颗粒、口服液、蜜膏、糖浆的产量,投产后产能净增308%。
13日
科技公司再次通过澳大利亚TGA复验证。TGA的全称是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对药品管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通过TGA的GMP认证,意味着获得包括欧盟20多个国家在内的PIC/S成员国的药品准入。澳大利亚TGA认证每两年复验一次,自1997年首次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以来,到2014年同仁堂科技公司已连续九次通过澳大利亚TGA的复验证。
02日
同仁堂科技公司实施首批财务和质量负责人派出制。派出人员按照所派遣单位和部门(车间),由总经理提名,经理办公会、党委会会商讨论,董事会批准,分别由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聘任。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用户满意企业。
同年
经营分公司党支部2003年荣获市工业系统抗击"非典"作出突出贡献先进基层党组织
同年
同仁堂集团实施重大改革,将集团公司直属分支机构及部分子公司分别委托给股份公司和科技公司管理。其中供应站、储运站、同仁国药医药有限公司、天成批发、饮片厂委托给科技公司管理。2003年科技公司完成了储运站、供应站、天成批发、北城批发等托管单位人员全部进入科技公司的工作,这部分人员的进入,为科技公司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和条件。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资产总额:8.99亿元,固定资产净值:21343.5万元,净资产:67197.9万元,销售收入:8.65 亿元,实现利润:1.9 亿元,实现利税:2.93亿元,工业总产值:9.5 亿元,出口创汇:432.3万美元,主要经济指标以30%的速度增长。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股票"同仁堂科技"入选香港标普/港交所创业板指数,是五支权重最大的股票之一。
同年
创新营销模式,构建销售网络渠道。针对同仁堂原有的单一依赖一级代理商的营销模式,科技公司调整经营理念,明确了坚持以一级经销商为配送主体、强化二级经销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终端销售网络的"大客户""大商圈"的经营理念。截至2010年,科技公司一级经销商发展至400家左右、二级经销商千余家。网络体系整体覆盖了全国除西藏以外的20多个省和四个直辖市。二级网络的建设,科技公司的销售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使科技公司的销售2003年比2002年增长接近30%。
23日
同仁堂科技公司研究所开发研制三类新药1个:太子保心口服液。该产品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新药,具有疗效好,便于服用等特点。
12日
北京同仁堂(加拿大)有限公司在加拿大温哥华开业。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李元明先生、温哥华列治文市市长马宝定先生、中医针灸管理局主席乐美森先生及香港泉昌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光汉先生、同仁堂集团公司总经理梅群出席。该公司由同仁堂科技公司与香港泉昌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0万美元,同仁堂科技公司控股51%。
03日
科技公司在香港第六届京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上,与境外企业共同签署合资项目和合同意向书,分别是:与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800万美元,组建北京同仁堂和黄中药材有限公司,该公司已于2007年清盘。与香港泉昌有限公司共同投资800万美元,组建北京同仁堂双龙药业有限公司;与华京国际有限公司及澳门何厚昭先生三方共出资50万美元,组建北京同仁堂(澳门)有限公司。
09月
同仁堂感冒清热颗粒、同仁堂六味地黄丸、同仁堂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丸获得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经济委员会颁发的"2002年北京名牌产品";感冒清热颗粒于2002年12月被北京质量协会、北京用户满意工程联合推进办公室评为用户满意产品。
30日
北京同仁堂(马)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业。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胡正跃先生、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蔡锐明先生及同仁堂集团公司总经理梅群、副总经理丁永玲出席。该公司由同仁堂科技公司与马来西亚海鸥企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万美元,同仁堂科技公司控股60%。
04日
经董事会批准,同仁堂集团储运站整体进入科技公司,并成立科技公司储运部。2004年10月,更名为物流配送中心。
14日
科技公司首次通过北京市科委认定,成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并分别于2004年、2008年、2011年重新认定,再次成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
02月
亦庄生产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期工程(片胶生产线)开工,年底竣工投产并通过国家GMP认证,二期工程(片剂综合楼)于2003年6月开工,2004年3月竣工投产。三期工程(颗粒、蜜小丸生产线)于2003年6月开工,2004年10月份竣工投产。一、二、三期工程年设计生产能力片剂30亿片,颗粒剂400万公斤,蜜小丸300万公斤。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2.7亿元。一、二期工程以生产片剂、胶囊为主。即亦庄片胶车间,该车间采用了当时国际、国内较为先进的设备,安装了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工装达到了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北京市质量先进企业。
同年
麦尔海公司顺利通过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现场检查,成功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同年
突破传统营销模式,实施改革创新。科技公司率先实现了先款后货的销售形式,降低了经营风险;统一了全国市场的供货扣率和分销商的销货扣率,净化和维护了市场秩序;在销售区域和网络建设上,完成了由北京市场向全国市场的转移;采取了"两条线"管理,推行成药销售与药材购进分开管理的原则,彻底摈弃了旧的流通体制下成药销售与药材购进易货贸易的落后办法,既降低了科技公司的药材采购成本,又遏制了成药搭药材,市场价格混乱的局面。科技公司销售收入首次突破6亿元,达到6.6亿元,与2000年科技公司成立之初相比,增长近翻了一番(94%)。
同年
2002年香港投资者受科技公司业绩高速增长及良好投资回报的鼓舞,股价持续上扬,自8月15日创出历史新高9.25元,一直于8元之上调整,"同仁堂科技"股票股价比2002年初上涨89.5%。成为香港创业板市场156家上市公司中股价最高的股票,在香港证券市场倍受推崇。
同年
2002年底,科技公司实施建设了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从计划调度、库存、质量、车间、采购等业务进行系统管理,疏通了整个生产流程中的瓶颈。业务数据和资料实现了共享,消除了业务处理过程的重复劳动,加强了公司内部控制,实现了事务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002年科技公司的生产指挥调度系统成为北京工促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项目。2003年9月,【中药材采购供应信息化管理系统】荣获市经济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同年
自2002年开始,科技公司实行财务信息化管理,目前最新版的用友财务软件,实现了公司财务与各销售分公司财务的网络化管理,同时还正在探索财务软件与ERP系统的数据共享。
27日
同仁堂科技公司研制三类新药1个。即由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抗感泡腾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该产品采用大孔树脂新技术、具有中药精制和服用方便等特点,是我国第一批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新技术的复方中药新产品,同时还应用喷雾干燥、干挤制粒等新工艺,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19日
北京同仁堂河北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由同仁堂科技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合资组建,同仁堂科技公司控股51%。公司种植品种:板兰根、荆芥穗、地丁、苦杏仁,种植规模4000亩,当年销售467万元,实现利润57万元。
11月
成立经营分公司和新产品份公司。同仁堂集团公司实施重大改革措施,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和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在销售、管理模式上各自以上市公司形式正式实行分体运作,同时,将原有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所辖的部分市内商业企业以托管形式分别划入股份公司和科技公司。由此,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供应站正式进入科技公司,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经营分公司。原科技公司的同仁、华同药品经营部合并,成立了新产品分公司,从此科技公司有了自己的销售队伍,结束了产品由A股代销的模式。经营分公司定位主要负责科技公司主导老产品:六味地黄丸、感冒清热颗粒、牛黄解毒片等170多个品种和规格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新产品分公司主要致力于在继续扩大原有销售市场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市场,销售定位:把那些曾经已有批准文号,尚未投产上市或上市后一直未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作为销售开发的目标,开创同仁堂现代的"十大名牌"和"十大王牌"。
31日
北京同仁堂浙江中药材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同仁堂科技公司与浙江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所共同合资组建,同仁堂科技公司控股51%。公司种植品种:山茱萸、杭白芍,种植规模28万棵,当年销售1519万元,实现利润246万元。
26日
北京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由同仁堂科技公司与湖北省中医药研究所共同合资组建,同仁堂科技公司控股51%。公司种植品种:茯苓,种植规模30万窖(一窖出湿品2公斤)。当年销售430万元,实现利润72.94万元。
24日
北京同仁堂南阳山茱萸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400万元,由同仁堂科技公司与河南省中药研究所共同合资组建,同仁堂科技公司控股51%,。公司种植品种:山茱萸,种植规模39万棵。当年实现销售1161.6万元,实现利润370.7万元。
02日
同仁堂科技公司研发三类新药1个:百合更年安颗粒。该产品源于名中医的经验方,具有滋补肝肾,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更年期综合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年
科技公司被北京质量协会评为北京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自2001年至2013年连续14年科技公司被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和北京质量协会分别评为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和北京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立项开发国家二类新药"舒心缓释片"。该项目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合作开发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药,是经提取药材有效部位,使有效成分含量达到80%的骨架型缓释片,具有剂型新,体内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提高安全性、有效性,降低毒副作用,服用方便等特点,有望成为高科技含量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特色药。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根据集团公司党委的部署,在公司领导班子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内容的"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查找企业发展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了科技公司的整体发展。
同年
北京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
同年
通过引进最先进的宽带技术,利用较短的时间在办公区建成了局域网,达到了区内计算机资源共享,为科室之间文件传递提供了快捷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年,建立了科技公司网站,对外更好地树立科技公司形象,促进了科技公司与外界的信息交流。
31日
经中国证卷会及香港联交所批准,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代码为8069,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共发行H股股票728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发行价3.28港元,共筹集资金约港币2.4亿元。
09月
同仁堂科技公司荣获市经济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07月
感冒清热冲剂(京华牌)获得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经济委员会颁发的"2000年北京名牌产品"。
10日
在第三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上,同仁堂科技公司与香港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合资成立北京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同和章程。该公司主要引进德国脂质体技术及立消痤、立眼舒、立手爽、立口健等20个相关脂质体产品。
04月
2000年4月,由同仁堂制药二厂和同仁堂中药提炼厂合并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22日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同仁堂股份公司分拆组建,同仁堂股份公司将所属的制药二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分公司和研究所四部分资产下沉,联合同仁堂集团及六位自然人共同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的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医药传统特色,全面实施同仁堂名牌战略和科技兴企战略,促进中药现代化,提高中药国际化竞争能力。
同年
同仁堂科技公司固定资产原值13914.9万,净值8277万,共有设备1425台套,共有3条生产线。
同年
经中国证卷会及香港联交所批准,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代码为8069,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共发行H股股票728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发行价3.28港元,共筹集资金约港币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