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Information Disclosure > 九州体育官方(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劳模风采】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李宁
发稿时间:2021-01-11 18:15:06

【劳模风采】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李宁

​12月22日上午,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举行,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亦庄分厂李宁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荣誉的背后,是过硬的技术实力。 20年间,李宁坚守生产一线,致力于不断提升制药技艺,致力于生产“疗效显著”的同仁堂好药。 今天我们就带您走近这位北京市劳动模范、同仁堂非遗技艺传承人——李宁。

劳动光荣  承同仁堂传统技艺

李宁小时候去大栅栏的同仁堂买药,打那时起,她对中医中药便有了向往。 1999年,李宁毕业来到科技发展集团亦庄分厂微丸班工作。 做药是技术活儿,也是良心活儿,同仁堂更是技术密集、讲求诚信和质量的地方,李宁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好好干。

微丸制作,摇手筛是基本功。 可上班第一天,李宁不仅摇出了一手血泡,也摇出了一堆大小不一的药丸,挫折感备增。 但她不服输,下班后就照着师傅教的方法继续练。 李宁回忆说: “那段时间,我也记不清多少个晚上是在工位旁边摇着手筛度过的了,我只记得练到最后,血泡摞血泡,后来都磨成了老茧!”多年的日积月累,她终于练就了娴熟的摇筛手法,还在师傅的带领下系统学习微丸制作技艺,掌握了所有品种的制作技术要点。

同仁堂微丸制作的代表产品是传统名药——西黄丸。 同仁堂西黄丸制作的绝技在于能让天然麝香、天然牛黄等药材均匀地分布在每一粒药丸中,保证药效稳定,是名副其实的“小身材、大功效”。

西黄丸以熟黄米糊为黏合剂,是中药缓释剂,不仅能够延长药效,又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但是也因其粘性与制作难度较大,更考验手工制作的高超水准与技艺传承。 一个初学者,至少要经过两、三年时间才能掌握包括粉碎与细料套研、起模子泛丸、阴干选粒等工艺。 消费者都说同仁堂的微丸疗效好,那都是像李宁这样的员工一下下“摇”出来的。 一粒粒“光、亮、圆、齐”的小药丸,传承的是同仁堂三百多年的制药技艺,是同仁堂人“精益求精 以质为命”匠人精神的缩影。

守正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火花

作为技术工人,勤学苦练技能成才的同时,更得结合一线生产实际勤动脑。 针对西黄丸原料粘性大,成品率低的技术难题,李宁根据以往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制定出了“少粉多用,勤翻勤动”的实验方案,精确计算每个工序所需要的药粉数量后再进行粉碎,粉好的药粉尽量用完,降低板结率。 同时,每天增加对阴干中丸药翻动的次数,减少粘连。 终于,不负辛苦,西黄丸的成品率由原来的87%提高到了99%。

可即便如此,由于手工制丸生产周期较长,根本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014年8月,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决定引进了自动化设备扩大产能。 当时很多员工心里都打鼓,同仁堂几百年都是手工制作微丸,一下换成了机器,可靠吗?

果然,在试产环节出现了问题。 药面和水混合后,药丸无法成形。 更关键的是,产量最大的西黄丸药粉属于胶类材料,设备自带的桨叶在运转中容易造成药丸粘连。

李宁和班组人员集思广益,大胆决定将桨叶拆除。 一系列改造完成后,初见成效。 后又经过几个月的巩固试验,终于能够精准把控喷雾器的撒水量、添加药粉的时机,保证了药丸颗颗分明。

机制药丸的成功,把手工技艺和经验与现代化机械完美结合,而且半成品的生产周期也从之前的每批七天缩短至每批五天。 就这样,微丸史无前例地从300多年的手工制作,创新为现代化设备的生产模式,实现了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 西黄丸实现机械化制丸后,产量达到历史新高,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用药需求。

如果说,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对质量的追求; 持之以恒是工匠精神对技术的执着;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对岗位的坚守,而李宁带领下的微丸班,又多了一份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

不忘初心  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现如今,李宁已经从刚入厂时的小徒弟成长为企业的首席技师。 她多次被评为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2017年被评为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东城区级非遗传承人,2018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和三八红旗奖章,2019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2020年作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参加表彰,以她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被授予“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凭借一颗中华老字号从业者的“匠心”和对传统制丸技艺的钻研,李宁在同仁堂这座积淀深厚、瑰宝众多的宝库中成长成才,实现了梦想。

▲李宁(右)指导徒弟摇手筛

依托企业为其建立的工作室,李宁开始收徒弟,从工艺规程的理论知识到微丸制作的各个工序,她将自己20年在工作一线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使古老的传统技艺有序传承发展。 在带徒弟过程中,她始终牢记党员、师傅身份,时时、事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技能带管理的同时带思想带作风。 2019年,李宁与徒弟金汉臣一起作为西黄丸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参加了京交会,展示了同仁堂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手筛上的一流功夫,老茧中磨出来工匠精神,正由新一代同仁堂人传承。
除了传承传统技艺,工作室还承担着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难题的重要任务。 2017年,李宁工作室以提高西黄丸机械化制丸重差稳定性为课题开展研究,不仅提高了西黄丸丸重的稳定性,同时还提高了一次合格率。 现期,为配合科技发展集团工业布局调整,亦庄分厂丸剂车间陆续承接了诸多转移品种生产任务,李宁工作室又主动承担起泛丸改机制丸工艺试验任务,顺利完成了包括麦味地黄丸,舒肝和胃丸,木香槟榔丸,十全大补丸等8个品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看到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产能,这是我最高兴的。 ”“师傅在微丸制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次跟着师傅一起做转移品种改机制课题,收获颇丰,对身边设备了解更深刻了。 ”从师徒二人相视一笑的满足中,我们看到了一线技术工人的朴实与专注。
“技能成才,匠心筑梦”,一代代同仁堂制药人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劳动之美,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同仁堂求珍品、讲堂誉的制药初心。